一、研学旅行的直接起因
2012年1月,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指定合肥、上海、西安、杭州四个城市为全国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城市。201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该纲要指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这是为迎合教育的发展需要,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上提出研学旅行的教育规划。2014年,教育部将研学旅行扩展到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的转型与发展,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了开展研学旅行的时代要求、现实意义、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这意味着研学旅行已经完全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并在全国各地得到全面开展。
二、研学旅行的基本概念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三、研学旅行的目的
开展研学旅行,就是让广大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投身到大自然之中,投身到社会的大变革之中,对学生的思想、知识、素养、能力等进行全面培养,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四个感受: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二)四个自信:增强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
(三)三个学会: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四)两个促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一个培养: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研学旅行的主要内容
研学旅行的具体内容是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具体来说研学旅行可以包含以下7个方面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小外交相结合的一种创新形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也是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家、对人民、对家园的热爱。在研学实践活动中亲近祖国山水,感受大自然,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界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